公平,是維繫感情的關鍵?

82

童話故事中總說「從此王子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the end」
但現實生活中,交往後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
這也是為什麼關係經營很重要。
畢竟兩個背景、想法、價值觀、生活習慣不同的人在一起
總會有些摩擦、不和,更多的是無法瞭解對方深層心情而帶來的誤會誤解。

很多人會說,愛情的關鍵在於「平衡」,也就是彼此付出的要差不多
如約會花費各出多少、規劃旅遊行程有沒有分工;
你掃地我拖地,你洗碗我晾衣服;
或是我花時間去妳家,妳也要花時間來我家…等

金錢、時間、勞力、事情的次數,都會變成我們在意的事情,
當雙方付出或執行的不一致,就會感到「失衡」。

照這樣看來,要解決摩擦就是要讓付出平衡,
有點像是「公平交換」,給予自己願意/能夠付出的東西,對方也應如此。
這種從經濟學來看愛情的方式,甚至還延伸出「結婚/交往契約」之類呢
有人還說說如果情況難以平衡,就要降低自己的期待、不要計較太多。

但,愛情中的兩個人出現摩擦,真的是單純因為「不公平」嗎?

大家可以回想自己初戀或熱戀期的狀況:
當要與對方約會時,
是不是花時間心力去規劃行程,甚至設想許多狀況該怎麼一一因應?

對方事前沒有幫忙規劃、當天也沒準備什麼,甚至餐費還是自己出的
我們會去思考公不公平,彼此付出是否平衡嗎?

當看到對方開心的樣子、覺得我們找的餐廳或行程很棒,
離別前還給一個kiss goodbye,我們完全不會認為失衡不公平。

因為我們覺得,對方看到我的用心,且因此讓雙方感情更好
所以根本不會去計較誰出力比較多。

反之,如果對方約會時一直臭臉,覺得無聊或東西難吃
大家會怎麼想?「我都做這麼多了,你還嫌東嫌西!」

讓我們「不計較」的關鍵是什麼呢?
是自己想不想付出?給不給得起?事情本身的難易度嗎?

都不是。關鍵是另一半的「回應」
人們會從對方的語言、表情、行為等回應線索,
來評估關係有沒有符合三個元素:

Accessibility  可及性
Responsiveness 回應性
Engagement     投入性

其中一兩個元素沒有得到滿足時,人們用來處理感情的依戀系統會發出警訊
你會開始緊張或焦慮這段關係是不是有危險了。

讓你真正糾結的,是不平衡(生氣或失望)背後更深層的心情,
例如困惑、不安、擔心甚至害怕。

「我願意花時間去找你,但你有看到我的付出嗎?」
「你總是認為我的付出理所當然,在你心裡到底怎麼看我的呢?」
「你真的重視我們的關係嗎?你有在意我的感受嗎?」

當你看起來是「計較」,其實底下是在「擔心」
對方的回應讓你有著許多疑問,對這段關係感到不安。

也就是說你不是「計較」,也並非「不想付出」
你在意的重點不在於是否吃虧、花費太多心力時間
而是另一半的反應使你擔心、不安,懷疑在對方心中自己真的重要嗎?

讓你疲累、沮喪的並非「不願付出卻付出」
而是「付出了卻好像沒被看到」,覺得關係的安全連結似乎鬆動了。

很多時候,當我們處在安全穩定的關係中(ARE三項元素都被滿足),
誰做的多做的少一點也不重要了

我們不會去一直去計較比較,或不太會想到「這個付出是我想給的嗎?」
在這種幸福關係中,每個付出都會覺得再自然不過

甚至根本不會刻意用「付出」這個詞  來形容自己為對方做的事
因為我們所做的,對方所回應的,都讓兩人覺得關係更親近、更安全
當然,要達到這樣的關係不容易,但透過雙方一起努力絕對是有可能的。

簡單結論:

1. 關係的衝突或不滿,關鍵在表面行為、心情底下的深層情緒
不平衡、計較背後是彼此對關係的擔心與焦慮,甚至…害怕。

2. 你的「付出」是否是你願意給予的,並非最重要
若單純是你不想做的事情,通常妳也不會持續太久
所以關鍵在於對方的回應,是否足以讓妳判斷關係安全穩定。
他的行為,讓妳擔心自己會不會沒那麼重要了、關係淡了…等

3. 瞭解彼此對「行為」的期待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瞭解背後的心情,以及對於ARE三元素的需求

我們對行為的期待,都是為了滿足心中的依戀需求(ARE元素)
例如期待另一半花更多時間來約會
其實是為了能與對方更加親近、靠近,確認關係更安全穩定

當這樣來看互動,我們可以避免問題卡在「眼前事件」
關鍵不再是誰多的錢多、誰花的時間多、誰做的事情多…這麼表面
而是「如何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對關係,以及對另一半的愛與用心

行為的期待是表面,需求的滿足才是核心。
也唯有去處理內在的需求,才能真正解決你們的衝突
而不會一直在表面的行為圍繞、爭執。

圖片來自:http://blog.udn.com/arthurnote/5397887

發表者:ManaBear

興趣使然的諮商心理師,現為婚戀平台講師。 專長領域為愛情心理、關係吸引與經營、人際互動、九型人格等。 熱愛旅遊、逛街與美食,並致力於透過演講與諮詢,幫助人們在愛情旅程中走得更順利。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