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你這麼想?」
「是什麼讓妳想吃這家餐廳?」
還在用網路上流傳的「是什麼」問句嗎?你已經踩到地雷還不自知。
是什麼讓我們不該這麼說?這篇文章將告訴你!
料理東西軍是我超愛看的節目(雖然愈看肚子愈餓)
「今夜、ご注文はどっち?」這句經典台詞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詳吧!
節目中的來賓在兩道料理間掙扎、抉擇
生活中我們也常面臨二選一的狀況,
吃飯吃麵?蛋餅還漢堡?宅在家或出去晃?
這些選擇中,即使我們「選錯了」也沒啥大不了
你不會損失或錯過太多,不同選項也是生活樂趣的一部分
然而在「互動」中呢?
當我們與有興趣的對象聊天時,
你如何回應就變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了。
聊天是吸引對方、感情升溫的基礎
我們很難跟「一直聊不來」的對象進一步發展,對吧?
從諮詢經驗與這幾次的好自在聊天講座
我發現不少人對於「如何問」感到苦惱或生疏。
但偏偏「發問」是聊天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元素
因為互動代表雙向拋接球,需要你來我往
不可能只有你在唱獨角戲,那叫做演講比賽而非聊天
發問的核心意義,在於邀請對方進入對話脈絡。讓你可以延續話題,更瞭解眼前這個人;並且展現好奇,讓對方有「表現」機會。想想看,如果今天對方說了一句話,你會怎麼接話&發問?
「我上週末不小心噴了好多錢…買了一台新平板」
「我覺得同事真的好誇張,讓我整個傻眼」
「我很期待今晚的活動喔!」
一些網路文章大力推廣一個觀念:
發問應該用「是什麼」取代我們原本常用的「為什麼」。
在這些文章或講座的推波助瀾下,許多人在發問時會陷入一個兩難
開頭到底要選「是什麼」,還是「為什麼」?
先分享一個經驗。
我喜歡享受獨處,偶爾一個人去餐廳品嚐美食
前陣子在氣氛不錯的義大利餐廳用餐時
觀察到隔壁桌看起來並非情侶,但在約會中的男女。
男生聊了義大利食物的冷知識,讓女生眼神充滿好奇
還讓女生開始分享自己的生活,一切看似進展順利、表現不錯
直到女生聊到最近因為與同事有摩擦,心情不太好
男生的回應是:「是什麼讓妳有這種感覺呢?」
我當下閃過的念頭就是,「不妙啊這位捧由」
果然女生的眼神轉為困惑,「啊?」了一聲
男生好像有些慌張,但還是維持鎮定(或許背後有冒冷汗吧)
再問了一次:「喔,我是說,是什麼讓妳這樣覺得呢?」
女生眼睛稍微張大了些,「呃…?」一時說不出話來。
尷尬的氣氛持續了十多秒,送來甜點的服務生解救了他們
(我發自內心覺得,男生應該要多給點小費)
發生什麼事情了?為什麼原本順暢的聊天被「中斷」?
關鍵在於男生用的問句出了問題。
「是什麼(What)」在這裡完全是錯誤的用法
這位男生心裡想知道的,應該是引起女伴心情不佳的「原因」
既然如此,為何不直接用「為什麼」開頭就好?
「是什麼讓你這樣覺得?」與「為什麼會這樣覺得?」是相同的意思
前者完全脫離了我們文化中常用的語法,也與一般人對話習慣截然不同
後者才是我們平常聊天會用的句子。
聊天的關鍵是什麼?自然、輕鬆、能讓對方聽得懂 與 好回答。
你想瞭解原因,就應該用最能傳達你意思的方式來發問
這樣對方才能懂,才好答。
在我大學剛接觸心理諮商領域時,
國外學者的翻譯書會說:「不能用Why,要用What來取代」
理由是「Why有壓迫感,容易讓對方感到你咄咄逼人,或是被質疑」
(我相信這也是某些部落客宣傳「是什麼」問句的來源之一)
但在我進入碩班到成為心理師過程中,除了不斷向國內的資深老師學習
也在累積愈來愈多的實務經驗後,我發現這是需要被打一個大問號的。
「為什麼(Why)」一定會讓人覺得被質疑、有壓力嗎?
關鍵在於你非語言的搭配,以及氣氛的控制、帶領
文字本身是無辜的。
所以我在諮商或日常社交、聊天互動時,
若想瞭解原因(或鼓勵對方分享原因),我會直接問「為什麼」
而這些跟我互動的人們,我從沒聽過有人覺得被質疑、有壓迫感
相反地,對方會認為我是真的想瞭解她、用自在的方式讓彼此靠近。
甚至我在督導碩班學生時,也常提醒他們對於Why與What的拿捏。
你想瞭解原因、邀請對方分享原因時,
就應該直接用符合一般對話脈絡的方式(再次強調,關鍵在非語言)。
捨棄順暢的用語,改用生疏或刻意(對說與聽的人皆如此)的詞句
只會打斷原本的對話,或破壞好不容易建立的輕鬆氛圍
甚至,會讓對方覺得「好奇怪」。
這邊也提醒大家兩件事:
1. 國外的理論不能一味套用,需要考量到我們的文化脈絡、互動習慣,
進行調整甚至改良,才能事半功倍。也才能避免產生反效果。
包括本文所說的「是什麼」,以及謎男方法中部分技巧等等。
2. 理論必須配合實務經驗。
單純看了書或理論,在缺乏實戰的驗證下就盲目使用是很危險的行為。
如果不自知地把錯誤的方法拿來教導、傳授別人,那更是影響廣大。
3. 網路文章並非什麼都是真理,反而暗藏錯誤陷阱。
所以我才不斷強調「多元學習」、「整理反思」的重要。
回到正題,那什麼時候才能用「是什麼(What)」?
答案是,當你想進一步瞭解事件、心情、想法的細節時才用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我上週末不小心噴了好多錢…買了一台新平板」
* 錯誤的問法:「是什麼讓你想買新平板呢?」
* 想瞭解原因:「為什麼會想買平板呢?(Why)」
* 想瞭解東西:「是怎樣的平板呢?(What)」
「我覺得同事真的好誇張,讓我整個傻眼」
* 錯誤的問法:「是什麼讓你有這種感覺?」、「是什麼讓你傻眼?」
* 想瞭解原因:「ㄟ?為什麼傻眼呢?(Why)」
* 想瞭解事件:「ㄟ?是發生什麼事情讓你傻眼哩?(What)」
「我很期待今晚的活動喔!」
* 錯誤的問法:「是什麼讓你這麼期待?」、「是什麼讓你這樣覺得?」
* 想瞭解原因:「哈,為什麼?(Why)」
「哈,有什麼原因嗎?(What)」
「唉,聽到他這樣說,感覺真的很差啊」
* 錯誤的問法:「是什麼讓你感覺很差?」、「是什麼讓你有這種感覺?」
* 想瞭解原因:「嗯,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Why)」
* 想瞭解心情:「嗯,你的表情說明了一切。這種感覺是什麼呢?(What)」
「我覺得……(描述想法)」
* 錯誤的問法:「是什麼讓你這麼想?」
* 想瞭解原因:「咦,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
「為什麼會想到這個呢?(Why)」
* 想瞭解想法:「嗯,好像你有個滿特別的想法,
我想多知道一點那是什麼?(What)」
「嗯,好像你有個理由對吧,那是什麼呢?」
你會發現,要選哪邊~「What」與「Why」
關鍵在於你到底想要問什麼?你的目的是什麼?
讓對方沒有壓迫感、不會覺得被質疑
重點在於非語言搭配,而不是用哪一個開頭。
這邊提醒大家不要矯枉過正,讓你們的對話變得卡卡
What可以用,但我們很少用「是什麼」直接開頭
需要透過鋪陳或是轉換字詞(如上面的例子)
不管在日常聊天、社交場合、吸引推進或是諮商情境中,皆是如此。
開頭圖片為作者改編,原圖來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0tjcDf2io
貓咪圖片來自 http://tinyurl.com/nhjug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