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原因,瞭解孩子為何會大聲吵鬧

前幾天粉專分享了一位媽媽教導孩子降低音量的方法後,有位熊粉來訊問了很有趣的問題:

「瑪那熊,為什麼小朋友很容易在餐廳大聲說話或大叫呢?我已經在餐廳或早餐店遇過好幾次了,是因為家長疏於管教嗎?」

​這位熊粉的疑問,相信不少人也有同樣好奇。其實以我自己經驗來說,的確也在餐廳遇過有些小朋友聲音太大,吵到附近的客人。「在公共場合注意音量,這不是很基本的禮貌嗎?」這句話對大人來說絕對正確,但我們現在要轉換一下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

​✪ 原因一:社會化進行中

「在什麼場合、情境,該有怎樣的表現與行為」是社交能力中非常重要的核心,也是我們 #社會化 過程中必學的潛規則。哪些話可以說、哪些話不適合講、當下應該用怎樣的方式表達,如果我們不懂這些,輕則在社交場合鬧笑話,嚴重點則會對別人造成困擾,甚至無意間惹怒對方(但受過社會化訓練的對方,未必會直接發難,而是在心中不爽你)。

​但社會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與人互動所需的常識、知識與技能,並非天生就擁有,而需要透過教導與不斷練習,才能持續提升。

所以「為什麼小朋友不知道該降低音量呢?」是因為他們尚未學會、也還沒記住這些社交眉角。當然,我們也別幻想只要跟孩子說個一兩次,她「應該」就要記得,這對學齡前(3~6歲)的孩子來說,是不切實際、標準過高啊。畢竟即使是我們成人,要記住一個新觀念、學會某項新技巧,往往也都得「刻意練習」來來回回好多次呢。

​當然,身為家長的我們,不能用「因為孩子還不會、不懂」當理由,放任小朋友在餐廳大聲喧嘩。因為用適當的方式教導,正是家長的責任(就像我上篇貼文中,那位厲害的年輕媽媽所做的事)。

​我們可以用口頭及非語言的提醒,或像那位媽媽用動物的比喻,幫助孩子理解、練習;但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以身作則」a.k.a. 運用身教。

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曾提出 #觀察學習 理論,意即小朋友會透過觀察別人的行為,而出現類似的行為或態度。對孩子來說,父母往往是最常接觸的對象,當我們以身作則表現出合宜的社交行為時,對孩子會有良好的潛移默化效果。(順帶一提,如果孩子周遭有大一兩歲的手足或同儕,也是很重要的觀察學習對象)

​反之,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是不尊重他人、缺乏禮貌的行為,那可能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或觀念。寫到這裡特別有感觸是因為,我昨天在某家義大利麵店吃午餐,吃到一半突然聽到「咖、咖、咖」的聲音,抬頭一看發現有位男子竟然在剪指甲?

是的你沒看錯,他在餐廳剪指甲,剪下來的指甲屑直接噴到地上(希望沒有噴到桌上)。好在當下他是自己一個人,如果這操作讓孩子觀察到,很可能會讓小朋友學到「這麼做是OK的」、「我可以在餐廳做這件事」。

✪ 原因二:大腦功能的限制

回到主題,還有什麼原因讓小朋友容易在餐廳大聲喧嘩呢?

除了他的社會化技能尚在新手等級外,還因為孩子的 #前額葉 尚未發育成熟。前額葉有什麼功用呢?核心功能之一是幫人們在做事情時會考量到後果。

​「如果我講話很大聲,會干擾到別人」
「對方可能不舒服甚至生氣」
「最糟的情況是跟我吵起來,實在太尷尬了」
「這樣我就不能好好享受下午茶、跟朋友聊天」
「而且如果惹到脾氣差的人,搞不好還會惹禍上身」

​這段思考過程,就是我們的前額葉有在好好運作著。我們為「預測」行為的後果,並做出比較合適的決定,所以主動選擇降低音量、避免後續不必要的麻煩。可惜的是,這套好用的系統,對小朋友來說還沒有建置好,因此孩子做事容易受當下心情影響,無法顧及後果。當她一個興奮情緒出現,很容易就立刻大聲說話;當他某個需求未被滿足,很可能現場就哭鬧起來。

​同樣地,這雖然是孩子的限制,卻不能成為我們大人的藉口。因為協助孩子去思考「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對前額葉的發展、預判系統的完善是有正向影響的。可別忘了用進廢退的原則,更何況大腦是個很香的好東西,值得我們多多使用(以及幫孩子多去使用)。

✪ 原因三:✘銅鋰鋅 ✔同理心

「小朋友在餐廳很吵」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與 #同理心 有關。

孩子還沒辦法清楚理解「自己大聲講話」會讓別人有怎樣的不舒服感受;換句話說,他們因為「不知道會干擾到別人」,所以「沒有特別在意自己講話太大聲」。雖然有些說法是,人類天生就具有同理心(鏡像神經元作用),但我認為人類天生是具有同理心的「潛力」,還得透過引導、學習與練習才能形成完善的同理系統。

​看到這裡,是否覺得身為父母實在責任重大呢?雖然教養孩子看似是件很辛苦的事(我猜會有熊粉想大喊,不是「看似」,是「根本就是啊啊啊」),但能讓孩子成長為一位有良好性格、具同理心與社交能力的人,等於是送給她最寶貴的禮物,同時也是件很有成就的事情吧!(根本功德無量)

圖片來源:#間諜家家酒(還沒看的趕快補完喔大推)

↓↓↓ 瑪那熊資源,歡迎取用 ↓↓↓

​▶ 人生相談室。一對一諮詢。

▶ 愛情卡諮詢。找出天菜,瞎咖滾蛋

《脫單旅程》百篇精華教學+私密群組發問

網聊健檢諮詢。再也不怕被句點

發表者:ManaBear

興趣使然的諮商心理師,現為婚戀平台講師。 專長領域為愛情心理、關係吸引與經營、人際互動、九型人格等。 熱愛旅遊、逛街與美食,並致力於透過演講與諮詢,幫助人們在愛情旅程中走得更順利。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