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離婚率到底是多少?結婚的風險高嗎?

前陣子有網路鄉民信誓旦旦說台灣離婚率50%,某些把妹教練或紅藥丸信徒也常流傳「台灣離婚率超高」的說法,用來勸退男人千萬別想不開結婚,也別輕易踏入長期關係中。這到底是情場真實動態,還是有心人在帶風向呢?

「台灣離婚率超高」、「接近五成會離婚」是真是假?
這篇文章將從統計數據與科學邏輯,帶你瞭解台灣兩性真實動態的樣貌。

首先,離婚率是否高達50%?
在不看任何資料的情況下,我們用common sense推測也知道50%這數據不可能。
因為50%是什麼概念呢?你身邊結婚的朋友同事,兩對裡面就有一對會離婚;你從小到大班上同學們的父母,有一半是離婚的。

有些東西扯男人女人天性、基因決定、遠古時期等等這些無法或難以證明的「證據」也就算了,離婚率這種有明確資料可查的東西,真的不能憑感覺在喊。秉持科學邏輯,我們就讓數據來說話吧!

以2021年來看,到底多少人結婚&離婚?
從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來看,有114,606對結婚,47,888對離婚。

「欸瑪那熊,47888/114606=0.42(小數點第二位四捨五入後),乘上100%後就是42%,那說離婚率接近五成也沒錯啊!」

但問題就在,不能這樣計算啊啊啊。

這種算法,等於是假設「當年結婚的114606對中,有47887對離婚」所以得出42%的離婚率。但那47887對離婚者中,不可能都是當年結婚的人,因此我們不能腦補成「100對已婚伴侶,會有42對離婚」或記者愛用的「2.5對裡就有1對離婚」。這樣是張飛打岳飛把無法相除的數據硬湊在一起。

目前雖然沒有「結婚當年就離婚」的統計資料,但有「未滿一年就離婚」數據。根據內政統計通報,「結婚未滿一年就離婚」佔了7.06%,若擴大為「結婚五年內離婚」則是34.75%。這時大概又會有人大聲喊著「你看吧,結婚五年內離婚率超過三成欸!離五成也不遠啦!」

很可惜,這個34.75%是指「2021年離婚伴侶中,婚齡五年內之比例」,也就是母數為47,888對離婚者中,有16,639對結婚不到五年,有大約3381對是未滿一年的新婚伴侶。

如果想推估2021年結婚的伴侶中,不到一年就離婚的比例,大約是3381/114606*100% = 2.95%。但這數據並不完全準確,因為有可能這些未滿一年就離婚的伴侶中,有些是2020年結婚,但2021年離婚(符合未滿一年條件);或是2021年結婚的人,隔年2022年才離婚(同樣符合未滿一年條件,但會被算入2022年的離婚對數)。

簡單小結,我們可以說2021年台灣有十一多萬對伴侶結婚,但台灣也有將近五萬對伴侶離婚。就這樣而已。什麼離婚率五成、四成、三成,都是亂唬爛+過度腦補。那接近五萬對的離婚伴侶,來自長年累積下來的結婚人口,而非都是當年結婚的人,所以不可以用十一多萬對做為母數來算離婚率。

那真實的離婚率到底要怎麼算?
分兩種指標:「離婚盛行率」與「離婚發生率」。

離婚盛行率

指的是現存的離婚總人數,除以總人口數(通常在年底計算),這可看出整個台灣社會,有多少比例的人處於「離婚狀態」(不是單指離過婚,因為若你離過但順利再婚,不會被算入分子)

2021年15歲以上的離婚人口(不限當年離婚,指所有處於離婚狀態的人數),男885,683人,女988,186人(順帶一提,男性再婚率一直高於女性,以2018年來說幾乎快要是兩倍)。我們將15歲以上男女離婚人口相加,除以15歲以上總人口數20,485,406後並乘上100%,得到的離婚盛行率大約是9.15%。(若分母用不分年齡的總人口23,375,314,離婚盛行率為8%,但兒童本來就無法結婚/離婚,所以我分母改用15歲以上總人口數)

白話就是,你在路上隨機抽樣抓十個15歲以上的人來問,可能會有一位離過婚且目前單身(但這機率有地區的差異)。

離婚發生率

指的則是某年出現「離婚」事件的頻率,分子是當年的新增離婚對數,分母若用「年中總人口」則稱為「粗離婚率」。個人認為這數據比較沒參考價值,畢竟總人口把「還無法結婚」的人(例如嬰兒)也算進分母了,容易低估離婚發生率,所以我傾向用「年中15歲以上的有偶人口(a.k.a. 結婚的人)」當分母。

以2021年來看,當年離婚對數為47,888,除以15歲以上有偶總人口數10,228,786,約為4.7‰(注意這裡是千分比)。換言之,當年每500對(1000人)已婚者中,將近5對選擇離婚,約1%

若用性別來看,男生有偶離婚率為9.22‰,女生則是9.43‰,也就是在2021年每1000位已結婚的男生或女生中,約有9個人會離婚。有趣的是,有偶人口離婚率有很明顯的年齡差異,年紀愈輕愈高。

20~24歲有偶人口離婚率男女各為115‰、112‰,但25歲~29歲這組就腰斬為47‰、43‰,之後更是一路崩跌。這很可能是太年輕因為一時衝動就結婚,然後很快覺得愈想愈不對、趕緊認賠殺出而離婚。


總結:別被唬了!離婚者才是少數

離婚發生率或盛行率,可以用來與其他國家比較,也可用來比較台灣離婚的長期變化(但要確定計算方式一樣,才能互比)。以近三十年(1991-2021)來看,「有偶人口離婚發生率」從6‰爬升到最高13‰,近十年則大約在9-10‰。簡略來說,你每年「離婚或被離婚」的機率,接近1%。

至於該不該結婚呢?
其實單身、長期關係、短期交往、非固定伴侶、跑友、結婚……等都是情場的選擇,沒有什麼絕對好壞,而是各有優缺點與特色,端看個人想要的是什麼、願意付出多少成本及代價。

網路上有些人極力鼓吹單身,我覺得沒什麼問題,畢竟我自己也常在演講中說「單身時期是你的黃金歲月」。但如果用錯誤資訊或數據瞎扯「離婚率爆幹高」、「你終究要離婚的,為什麼還要結呢?」,就只是在妖魔化婚姻並煽動群眾罷了。當然,這種言論背後有時隱藏著某些目的:推坑消費、賣課程、建立鐵粉……等,在公開文章裡我就不多說了。

總而言之從統計數據來看,每年的離婚者反而是少數的那1%,即使用整體15歲以上人口比例來看,離婚者也還不到10%啊。離婚率增長的確是個值得注意的警訊,但現實狀況是「留在婚姻裡的人」壓倒性多於「選擇離婚/被離婚的人」。

不要再被網路上偏激的言論給唬了,
思辨能力真的非常、非常重要,這也是我們提升魅力的武器之一!

延伸閱讀

男人惡夢:三種「歸零」狀態解析 #心42 (PressPlay訂閱學員專屬精華文章)
【紅藥丸】適合用來經營長期關係嗎?#心30 (PressPlay訂閱學員專屬精華文章)


資料來源

內政部全球資訊網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內政部〈111年第30週內政統計通報〉
中華經濟研究院〈我國離婚率發展之趨勢、影響及因應作法之研究〉

註:為了閱讀便利,部分圖表有進行格式與編排上之調整

發表者:ManaBear

興趣使然的諮商心理師,現為婚戀平台講師。 專長領域為愛情心理、關係吸引與經營、人際互動、九型人格等。 熱愛旅遊、逛街與美食,並致力於透過演講與諮詢,幫助人們在愛情旅程中走得更順利。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