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依戀理論來看,一段連結穩定的愛情有三個要素:
可及性 Accessibility
回應性 Responsiveness
投入性 Engagement
用最簡要的說法,
可及性是我們想知道「我能靠近妳嗎?」、「我能找到你嗎?」
回應性是「妳會回應我的需求嗎?」、「我能從對方身上得到回應嗎?」
投入性是「妳願意認真經營這段感情嗎?」、「妳會承諾並維繫關係嗎?」
當愛情有了距離(不管是台北高雄、台中花蓮或台灣美國)
我們很難藉由肢體接觸、約會來靠近對方
時差或不同生活圈影響了即時回應,
諸多距離帶來的限制讓我們懷疑這段感情會走向何方。
怎麼辦呢?
一般愛情中,當我們主觀感受缺少任何一個元素時,
我們就會眉頭一皺,覺得事情不太單純
有的人開始生氣、有的開始不講話冷戰、
有的則是一直問對方到底想怎樣、在想什麼
這些表面心情的背後大多是對關係的擔心害怕,
覺得感情不安全了、另一半不重視關係了
有些心裡劇場規模較大的人,
甚至會焦慮,對方「好像」、「可能」要離開他了。
在遠距離愛情中,
這三個元素的重要比例不太一樣,
大家可以猜猜看那個最重要?
是的,就是「回應性」。
因為遠距戀愛與一般戀愛不同,
我們比較難有實質的靠近(例如肢體接觸、牽手接吻),
兩人創造「在一起」回憶的機會也少(例如共同吃飯、睡覺、逛街之類)
遠距戀愛情侶需要大量依靠「對方的回應」,來判斷關係的狀況
也就是用回應性,幫助自己滿足另外兩個元素。
若未能滿足,就會啟動心裡一個叫依戀系統的機制,產生反應
而這也通常是吵架或冷戰的來源。這邊就先不多談依戀系統。
有位女網友與男友相隔一南一北,週五時男友表示想北上找女友,
女生因為當天活動忙碌下來非常疲憊,週日還有活動,希望週六好好休息
同時也考量到對方特地前來,但自己無法全方面顧慮到男友
所以希望男友不要跑這一趟
但這卻成了兩人爭執的導火線,彼此都不高興。
這是遠距離愛情容易遇到的狀況,
我們該如何破解呢?
首先,當男友聽到女友的拒絕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忙了一兩個星期,終於有假了,真想見到她」
「因為今天有活動、後天有聚餐,所以不希望我來、不想見面」
「唉,好像難得有放假卻見不到她」==> 可及性未滿足
「好像…活動以及跟別人吃飯,比我還重要」
「她還重視我嗎?還重視這段感情嗎?」==> 投入性未滿足
「還是因為遠距離,讓我們也會愈來愈遠?」
但其實在女生的角度,
「怕男友特地前來,自己無法全方面顧慮到他」
或許背後的心情,
是擔心如果自己讓互動品質不好,
不但讓對方失望,還可能引起吵架、影響關係
遠距戀愛難得的見面如果變成這樣,就太可惜了
而且遠距戀愛中的吵架容易擴散
畢竟見面時間受限,較難當面溝通或用肢體接觸和緩。
當我們深入去思考,會發現雙方其實都在乎這段關係
只是遠距戀愛的回應,很容易激起漣漪、引起誤會。
所以遠距離下的對話,或是要婉拒邀約時
重點在讓對方感受到「並非認為對方不重要、自己不想見面」,
而是有其他的顧慮(怕自己的疲累影響互動)
以及現實狀況的限制(活動多很累)
例如這樣的對話:
男:「我明天剛好有放假,去台北找妳一起吃飯走走吧」
女:「哇,這麼好有放假,可這樣一天來回你會很累吧?」
男:「沒關係啊」
女:「對我真好~謝謝寶貝!
我也很想見到你,可是對不起捏,
我今天有活動其實很累,怕跟你出去精神不好,浪費了難得約會」
「你工作一星期應該也很忙,還是明天我們都休息,下週末再約會?」
「週末我們去吃朋友推薦過的 O O 餐廳,我請你吃~」
重點整理:
1. 表達限制(很累需要休息)、心情(也很想對方、不希望浪費約會)
2. 肯定對方,也為對方著想(工作辛苦、一天來回很趕)
3. 提供後續機會或補償(下週末再約會、主動規劃行程等)
遠距戀愛很辛苦,
但善用「良好回應」對關係的維繫真的很有幫助。
祝福遠距戀愛的情侶們,加油!
圖片:http://tinyurl.com/ldq7h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