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獸級擇偶清單的啟示:開條件先思考兩件事

1559186459_Godzilla01.jpg
朋友知道我在婚戀產業工作,希望幫她的好姐妹介紹如意郎君。
「但我是負責課程與諮詢,不是在配對部門。」我試著解釋。
「哎呀,沒關係啦,你就幫個忙嘛!」朋友說。
「哈哈,女主角希望找怎樣的對象呢?」畢竟是好朋友,決定還是幫忙吧。
「她有寫給我,我LINE給你喔!」朋友回答。

3分鐘後,我收到一個很~長的對話框,手指得往下滑好幾次才看得完。女主角開的條件,洋洋灑灑約40條,註明至少須符合70%才能算她的理想對象。這一長串內容中,大方向有:
「至少年薪百萬」、
「有資產,並給我成長與賺錢機會」、
「有品味,家裡最好有設計師家具」、
「會講話、氣勢強,但對我要溫柔」、
「見多識廣,能帶我看看大場面」、
「人脈廣但異性朋友少,不會放線搞曖昧」、
「有進口車且願意提供另一台車讓我代步」、
「30~35歲左右」等

另有多項細節,像是「牙齒整齊、膚質要好」、
「有戴錶習慣,但不要石英錶」、
「體態好、有健身、會打扮,但不能自戀」、「喜歡養狗」等。

我認真看完所有條件後,忍不住回了個「讚」的符號給朋友,並說了句「了不起!」

設定條件雖沒錯 超高門檻誰敢挑戰

在戀愛或婚姻的市場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設定「條件」,心裡總對MR. or MISS Right有個既定的影像。像這位女主角願意整理自己的期待,其實對踏入愛情有正向幫助。比起不知道自己要甚麼、亂槍打鳥一切憑「感覺」的人,設定條件的確可以有效篩選,將時間精力放在符合的人身上,然而,這份「清單」顯然過了頭,成為女主角難以脫單的關鍵。

miuFTHG2912_TP_V.jpg

條件清單要實際 才能成為擇偶助力

因為是好友請託,我就不避諱地直接點出了問題,請朋友轉告,在我們開條件時,該如何讓清單成為找到理想對象的助力,而非脫單阻力呢?需要從兩個角度進行思考。

思考1/我開的條件是否符合現實?

以故事女主角所列條件之一「年薪至少百萬」來說,據主計處107年5月的統計資料顯示,30~34歲的男性月薪超過7萬元者,僅有3.1%。也就是說,光這點就大幅限縮了她的對象,更何況還要加上其他一堆條件。

「瑪那熊,我姐妹說,那她條件放寬到40歲好了。」朋友聽完立刻轉述女主角的回應。
「但即使35~40歲男性,月薪破7萬的也只有5.7%啊!而且就算找到這不到6%的人,也不保證年薪可破百萬喔!」7萬乘以12個月是84萬元,只能看他的年終或業外收入能否補足差額啊!

我們有權設定各種條件,但務必評估:這項條件是否過度縮窄我的機會。如果符合這條件的人比例實在太低,不妨彈性擴大期待範圍。以上述例子來說,如果女主角改為年薪50萬以上,那30~34歲組就有38%的男生符合,35~40歲組甚至達45%,一下拉高了將近12倍與8倍!當然,如果堅持不想改變條件,那也無人可以強迫妳,只是就得接受「符合的目標人數較少」、「遇到的機率較低」這個現實。

思考2/我端得出甚麼牛肉吸引對方?

這裡指的,並非利益或條件交換,畢竟愛情或婚姻雖然需要理性,但可不是商場交易這麼簡單。從心理學的「依戀理論」來看,人們找尋另一半並非只是為了單純生理或物質,而更像在尋找心靈避風港與伴侶,共同經營屬於兩人的理想生活。

SHI0322005_TP_V.jpg

所以,自己有沒有與對方「合作」的能力,就顯得相當重要。例如,期待對方收入高,如果本身的工作能力也不錯,能與另一半討論、協助發想idea,就更有機會吸引他。或者,你擁有的並非聰敏理性的能力,但卻善於傾聽、同理鼓勵,能在對方被工作壓力籠罩時,幫他減緩焦慮、平靜心靈,才可能成為對方心目中的理想對象。

因此,開出條件的同時,別忘了檢視自己有甚麼特質、專長,可以吸引別人。更重要的是,若能不斷提升自己、增加更多優勢,自然更容易成為對方在找的人!

本文同步刊載於自由時報專欄

投影片1

發表者:ManaBear

興趣使然的諮商心理師,現為婚戀平台講師。 專長領域為愛情心理、關係吸引與經營、人際互動、九型人格等。 熱愛旅遊、逛街與美食,並致力於透過演講與諮詢,幫助人們在愛情旅程中走得更順利。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