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桑德
前陣子跟一位兼職辦聯誼活動的朋友聚餐,雙方在婚戀服務的領域算是同行,
自然話匣子很快就打開,分享最近的心得趣事。
「瑪那熊,你覺得影響脫單與否,最關鍵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這是個好問題,但有非常多種答案。」我說。
「哈哈哈,那你的答案是什麼?」好友看來很想敲開我的嘴。
「聽說這家店的蘋果塔很好吃耶。」我刻意看了一眼遠方的甜點櫃。
「很會喔!待會兒我請你吃一個。快說吧!」不愧是辦活動高手,毫不拖泥帶水。
「以我擔任心理師與約會顧問10年的經驗,我覺得『個性』最重要。」我認真回覆。
「哎呀,這樣太籠統啦!」朋友抗議著。
「哈,我還沒講完啊!總歸一句話來說,自我中心的人最難脫單。」
「像『媽寶』嗎?」
「與其說『媽寶』,不如用之前網路流行的詞,叫做『巨嬰』。」
「啊,對對對!你這詞讓我想到前陣子的一場聯誼。」
朋友接著分享上個月聯誼中,有位成員從頭到尾不與人互動,
只是冷眼看著其他人開心聊天,這樣就算了,還常面露不耐煩與臭臉。
身為主持人的她運用中場時間走去關心他一下,對方只說「沒什麼事」、「不想講」。
當活動進入尾聲,大家躍躍欲試準備配對,當這成員拿到小卡片時,
猛然將紙揉爛丟在桌上,直接離開現場。
突如其然地發飆讓現場一片尷尬,好在朋友經驗豐富,
四兩撥千斤化解氣氛,讓活動得以繼續進行。
巨嬰男3大特質,慘變愛情絕緣體
聯誼活動結束後,當晚,她去電詢問那位暴怒離場的成員,得到的回應是:
「為什麼都沒人把我介紹給別人?你們應該要幫我製造機會啊,不然我要怎麼認識女生?」
看著朋友描述這段經歷時的苦笑,我完全理解為何她剛才聽到「巨嬰」時點頭如搗蒜。
不論是聯誼、約會、職場或一般人際社交,「巨嬰」往往讓人直搖頭,自身也易感到挫折。
像這類在愛情中的「巨嬰」具有怎樣的特質呢?
特質1/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是最重要的
成長過程中受到太多關愛與注目,容易讓孩子認為自己是最獨特的。
在我們開始接觸同儕過程,會逐漸意識到「其他人」的存在,看見「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別人」並學習「溝通配合」、「協調妥協」,也就是種社會化過程。
然而「巨嬰」是內心住著一個被寵壞孩子的成人,不論在任何場合情境,
都認為自己才是唯一主角,別人都是配角、不重要。
特質2/寶寶要啥寶寶不說,別人都應主動幫我
在嬰幼兒時期,我們總需要父母、旁人的照顧,才得以順利存活。
即使進入兒童階段,生活中也有許多事情無法獨自應付,要倚賴別人的輔助才能完成。
但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素質與大腦思考能力的發育,愈來愈多事情可以靠自己處理,
或至少知道如何找尋資源來幫助自己。
然而,「巨嬰」仍停留在「我不用做任何努力,別人就該替我搞定」的階段,
不願甚至不屑表達自身需求,卻對身邊的人有極高的標準,認為大家有義務主動、積極且照他要的方式來幫助他。
特質3/怪我囉,我永遠是對的
可以想見,當「巨嬰」與別人接觸時,很容易把場面搞得一團亂,或讓對方傻眼、摸不著頭緒。「巨嬰」也會感受到互動中的許多挫折,但永遠覺得都是they的錯:
「誰叫她不長眼」、「是對方動作太慢」、「果然這些人都很現實」、「拒絕我是她的損失」。
「巨嬰」習慣過度放大自己的付出,又瞧不起別人的回應,
例如花了100元的錢卻要求5星級的食物及服務。
再加上巨嬰不願面對真相、不想做出調整,自然容易被打槍、與群體格格不入,形成惡性循環。
遠離自大巨嬰男 談戀愛請找成熟對象
遇到巨嬰怎麼辦?
雖然人具有可塑性,但若對方實在太固執,也別勉強自己淌渾水,禮貌回應但保持距離,
談感情還是找個已經長大的成熟對象吧!
本文同步刊載於 自由時報 ,封面圖來源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