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當Alpha,還是Beta?

「瑪那熊,想脫單一定要成為強者Alpha male嗎?」

PressPlay的每月直播中,有位學員這樣問我。而這類問題的出現,我一點也不意外。
近幾年在「把妹圈」,或者用專業點的講法:「愛情教育產業」,Alpha與Beta的理論蔚為主流。不少文章、影片與講師大力鼓吹男人要成為Alpha,不但可以吸引女人、讓她們因為「慕強」天性而主動靠近你,在職場、生活與人際上也能無往不利,簡言之就是「選擇Alpha,成為Leader」,甚至有人認為「這才叫男人」、「男子漢當如是」。

同時,處於相對角色的Beta則被打成落水狗:弱者、跪舔、拙男、阿宅、魯蛇、騎士團、工具人,當然也包括我們常說的好人。網路鄉民、把妹大師大聲疾呼「一個男人絕對不能當Beta」、「成為Beta,母單終身」、「Beta即使脫單,遲早被NTR(戴綠帽)」。

真的如此嗎?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常見的解釋(或你也可以說是刻板印象)。                                       

Alpha常被認為是這樣:

外向活潑、陽光熱情、果決剛毅、主動積極、喜歡挑戰、不甘於現狀、行動力強、能言善道、獨立有主見、充滿活力與能量、明顯的肢體語言與聲音。更核心的關鍵字,則是「主導」與「控制」。

Beta常被認為是這樣:

內向安靜、沉默寡言、猶豫不決、被動消極、不愛變動、安於現狀、行動力弱、表達力差、依賴缺乏主見、肢體語言或聲音較小、行事低調。更核心的關鍵字,則是「順從」與「跟隨」。

但把妹圈對於Alpha、Beta的觀點,其實有兩點非常大的問題:

盲點一:二元化標籤

只要多留意,就能發現「二元化」是許多網路文章或講師愛用的策略,因為人們對於「分類」有著莫名的喜好,除了「簡單辨識別人」外,還可以「快速將自己歸入某個群體」。例如「左腦型 vs. 右腦型」、「貓派男友 vs. 狗派男友」、「左派 vs. 右派」,或是近兩年很熱門的「紅藥丸 vs. 藍藥丸」。

將人分為「Alpha vs. Beta」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人的個性、特質與心理變化極微複雜,怎麼可能只有兩種?隨意讓人貼上標籤,然後就認為「對方一定是怎樣的人」,不但容易誤判、誤會,也對關係建立有負面影響。

正確解法:

Alpha與Beta不是二擇一,而是「程度」的問題。我喜歡用「濃淡」來解釋,如同手搖飲料有全糖、七分糖、半糖、三分糖、一分糖或無糖。也就是說,每個人身上都會有Alpha與Beta兩個元素,只是各自的「濃度」不同。與其說某人是Alpha還是Beta,更合適的說法是「他的Alpha濃度多高(或多低)」、「他的Beta濃度多高(或多低)」

盲點二:僵化模版

如前面所說,把妹圈的主流聲音是高捧Alpha,貶低(或瞧不起)Beta,用這套標準來評估眼前的人是不是「高價值的真男人」,並直接當成男人無法脫單(或被分手、被劈腿)的主因。這麼就像設定了一個僵化、固定的模版,告訴你唯有成為這樣的男人(Alpha),才是人生的贏家,妹子將自己迎上前來主動靠近你。我只能說,這樣的觀念實在太狹隘,也不符合真實世界的樣貌。當這社會已進入後現代主義、邁向多元發展的階段,但把妹圈卻仍然有這種老派的觀念,實在很難想像。

正確解法:

在心理學的人格理論中,我們會將某個「特質」視為一體兩面,當它正向或負面的程度不同時,也會展現出不同的樣貌。例如Alpha的核心特質「主導」,正向發展會是「果決、有主見、開創性、具管理能力」等,但若朝負向發展則會出現「自我中心、自大、缺乏同理、急於表現」等樣貌。

又例如Beta的核心特質「順從」,雖然我們常有「沒主見、軟弱、消極被動」的刻板印象,但若往正向發展則是「同理心、善於照顧、關心他人、有利合作」的狀況。

搭配上一點提到的「濃度」觀點,就是指一個人的「Alpha值」高到極端,又沒有相對應的「Beta值」輔助時,很容易成為「自以為是、唯利是圖、不近人情」的人。反過來看,若他的「Beta值」高到極端,且「Alpha值」極低時,則是「唯唯諾諾、跪舔討好、猶豫不決」。

簡單來說,Alpha與Beta不是「哪個好、哪個爛」的問題,亦不是「成為Alpha才能脫單,當個Beta頂多是馬子狗」這麼簡單的公式。更何況國外有些研究發現,Alpha男未必總受女生的歡迎:喜歡主導或控制的男人在惡劣環境的確受重視,但在多數的社會情境、人際關係中,具備高聲望與社交技巧的人更加吃香。

平衡是最佳策略:讓自己擁有兩種特質

「瑪那熊,照你這麼說,Alpha也未必是最佳解,那到底該怎麼做?」

既然Alpha與Beta特質並非只能二選一,那最好的策略當然就是「同時擁有兩種特質」。
是的,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們全都要!

事實上,這兩個特質(或者說角色)並非互斥,你可以是個有主見、積極的人,但同時又謹慎且善於傾聽。在人際關係與社交情境最受歡迎的人,必然瞭解Alpha、Beta屬於「相輔相成」的關係。而深知此道理的男生,在愛情吸引、關係經營(尤其是長期關係)甚至職場中更能成功。

比起「Alpha與Beta哪個好」,更重要的「何時該用哪一個特質」。
當你的約會對象因為天氣熱有些中暑時,運用Alpha特質我們會直接讓她就近坐下休息,並給她瓶運動飲料(較直接的主導)。這時若用太多Beta,一直問對方要不要休息?想喝些什麼?有習慣的運動飲料品牌嗎?包準對方翻白眼,再也不想跟你出門。

反過來,若對方休息後身體逐漸恢復,這時就以Beta的溫和、關心特質為主,Alpha的主導為輔,例如先詢問狀況後,親切說聲「嘿,下次覺得不舒服,就直接告訴我」。但若用太多Alpha,變得像在控制對方的作息或行為(例如跟我去運動增加體能,或要求她繼續休息、取消之後行程),很高機率讓對方感到煩躁、有壓力。

我在《一開口撩人又聊心》書裡,針對「對方抱怨或訴苦時,如何回應」就提過「先拍拍,後講理」的技巧,這其實也是Alpha與Beta兩特質的相互運用。先傾聽、同理、安慰、鼓勵(Beta),等對方穩定後再分享看法、給予建議(Alpha)。

另外,若各位今天剛認識女生(或是你剛進入一個團體),正向的Beta特質(同理心、善於照顧、關心他人、願意合作等)容易營造自在輕鬆的氛圍,且讓別人對你產生「親切」、「友善」、「好相處」的印象。但記得,絕對不是要去犧牲奉獻、討好跪舔,你仍然要發揮正向Alpha特質:有個人界線、積極主動、展現自信。

所以,你不需要捨棄「好人」的角色(其實也就是Beta為主的特質),但要同時也培養Alpha特質,並學習交互並用。在這過程中,務必謹記兩個提醒:

提醒一:
在任何關係,包括與女生的互動中,別急著當Leader,先讓對方樂於與你互動,才是更重要的事。否則在對方眼中,你不是那個讓她臉紅心跳的霸氣總裁,而是令她大翻白眼心想「What the F…」的自大狂。

提醒二:
正向的Alpha特質並非主導或控制別人,而是能主導或控制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情緒穩定不衝動、不為了得到好處而討好對方)。如果你抱著「男人永遠該主導一切,女人只需順從跟隨」的心態踏入情場,我可以預見你的處境會比過去當好人慘上百倍!

本文摘自《一出手脫單又脫魯:從撩妹、見面到正式交往,必備六大武器╳五大管道》,
a.k.a. 幫你高效率脫單的工具書&大魔法師轉職手冊!

瑪那熊訂閱贊助

「心理師」「約會教練」對我來說並不只是職業,而是一份志業,深信每個人都值得且有機會過滿意的生活、與所愛的人幸福相處。走在這條路上的我,需要你的支持與贊助訂閱頻道 將讓我有更充裕的時間及能量,持續提供豐富內容,陪伴你不斷提升,邁向更好的自己。

訂閱期間,你可以看到所有進階教學內容(目前超過85篇),隔週五定期增加一篇。 包括關鍵心態、聊天技巧、對話範例、曖昧方法、搭訕策略、外在形象經營、實例分析等精彩內容,甚至有無法在公開場所提的黑暗技巧。當然,你也能看到更完整的「交友APP實戰攻略」。同時,你將被邀請加入「互助群組」,結交戰友、即時提問、交流回饋,當然我也會在群裡提供大家更多協助。

每個月還會有線上直播、不定期贈書活動,不只充值你的魅力,也能與伙伴們交流、擴大社交圈。歡迎你的加入與贊助,提供彼此更多價值!點擊看更多說明:

發表者:ManaBear

興趣使然的諮商心理師,現為婚戀平台講師。 專長領域為愛情心理、關係吸引與經營、人際互動、九型人格等。 熱愛旅遊、逛街與美食,並致力於透過演講與諮詢,幫助人們在愛情旅程中走得更順利。

你要當Alpha,還是Beta? 有 “ 3 則迴響 ”

  1. 引用通告: [請益] beta男
  2. 引用通告: [請益] beta男 - PTT News
  3. 引用通告: [請益] beta男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